花蜜是花朵分泌的甜汁,其中約含有60%製80%的水分。密蜂釀蜜時會將一滴花蜜吐到喙上,將會反覆多次伸開與折回,以增大花蜜蜜滴的表面積,在巢內乾燥的環境下處進水分蒸發,同時混和其唾液,讓當中的蔗糖轉化酶將花蜜中的蔗糖分解成為葡萄糖與果糖,才把微小蜜滴釀造後吐回巢內,這便成為巢裡的蜂蜜,初期因水分高(仍有40%-50%水分),經由蜜蜂在巢內搧動翅膀將水氣蒸散,水分低於20%後,蜜蜂會分泌蜂蠟封上蜜蓋,得以長期保存作為過冬食物,此蜜稱為「自然熟成封蓋蜜」。
但職業蜂農產製熟蜜者卻極為稀少,主要是要等封蓋後再做割蜜蓋的手續繁瑣(如上圖片1-2),若一箱8框,一框2面,100箱的蜜蜂就得重複1000次以上,所以通常是將未封蓋之前的「水蜜」以搖蜜機離心搖出巢中蜜,再以濃縮機加溫濃縮至水分20%以下,加溫濃縮溫度過高,則會破壞蜜中活性酵素與細膩風味,可能出現焦糖味,還會提高HMF數值(羥甲基糠醛Hydroxymethylfurfural,可以當作蜂蜜新鮮度指標-CNS1305蜂蜜的國家標準)。
但國內在大流蜜期由於太多蜂蜜等待進場濃縮,業者為了時效性,並不會把溫度降低太多,而且國內CNS1305對於蜂蜜的國家標準亦註記,僅註記標準適用於由蜜蜂採集釀造之蜂蜜,包含所有經濃縮最終用於直接食用的蜂蜜,可知政府立場對於蜂蜜的濃縮並未禁止或管制,僅要求水分含量低於20%,對於濃縮的溫度並無限制。
{自由時報}在2016年6月12日的【假蜜充斥更嚴重,驗證把關】報導中,指出某教授的說法將國內蜂蜜分為四等,最上等為純蜂蜜,第二等是有30%以下的糖蜜殘留(只餵食蜜蜂砂糖、果糖後蜜蜂轉換成的蜂蜜),第三等則是混摻一半以上的高果糖糖漿,最下等就是完全沒有蜂蜜全部以糖漿和人工香精製成。但上述標準之最上等,仍不及自然熟成封蓋蜜,至於另外三等雖食安法修正後,規定內容物須明確標示,但並未規範純蜂蜜混摻的比例,不足部分則以果糖、香精、焦糖色素補充,殊不知果糖竟為玉米所提煉,而玉米原料實為基因改造玉米,在市面上還可見到水蜜桃口味之蜂蜜,可見非純蜜除了添加果糖外,還添加了色素、香精等。
休閒養蜂收蜜檢查蜜脾封蓋後,再等待約1-2周,收成之蜂蜜水份均低於20%,實務中可以糖度計測量蜂蜜含糖濃度(%),再以對照表換算含水量(%),即可得知蜂蜜中的含水量,低於此含水量之蜂蜜在常溫中即可長久保存。
Beefunbar 蜂樂吧公司@版權所有
上面為本公司所推崇自己養蜂採蜜理由,既可吃得心安又有成就感 ! 然而收蜜也蠻辛苦的,這也是本公司有提供會員的到府服務之一喔!!